标题:从家庭照护者的视角:破解老年人就医难题,构建老年友善医疗体系
“看病难”“看病贵”,是普通人多年的就医感受,老年人尤其深有体会。具体来说,困扰老年人就医的,有五大难题:搞不懂、找不到、走不通、等不及、住不上。这些难题背后,反映出当前医疗体系难以应对老年医疗与老年照护的困局。
就医之路,困难重重
在陪伴父母就医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老年人的就医之难。医院里,老年人往往面临无人陪伴、独自就医的困境。挂号、看病、取药、住院,每一步都显得尤为艰难。他们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就医流程,还要承受长时间的等待和奔波。70岁的吴奶奶、71岁的刘伯、70岁的郭奶奶、77岁的黎爷爷和79岁的李爷爷,他们的心声揭示了老年人就医的普遍问题:挂号难、就诊流程复杂、医院指引不清晰、就医智能化带来的操作难题等。
深层之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这五大难题只是表象,它们共同反映的是当前医疗体系对老年医疗与老年照护的忽视。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仅仅是治疗。但老年人在漫长的照护过程中离不开与医院打交道,老年疾病又带有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医疗需求高、住院花费多。因此,如何促进老年人保持健康,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与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存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模式需改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老化,身体各系统呈现退行性改变,成为慢性病和失能的高发群体。专科诊疗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综合连续医疗服务的需求,而多学科整合管理模式才是老年病科诊疗的合适模式。
老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及资源配置不足,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城乡医疗技术水平差异显著,城市的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服务资源薄弱。分级诊疗模式的缺失,导致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挂专家号难。
建设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医疗体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硬件和软件的改善,以及医护人员队伍的加强,我特别呼吁医院要持续倡导老年友善文化。在医院里开设老年人专属“绿色通道”,设立专门的老年患者挂号、缴费、采血、取药、住院等服务窗口,并构建良好的老年病导医制度。同时,大力开展有资质的家庭医生或护理员上门服务,特别是对于失能失智老人,进行导尿、测血糖、体检、插鼻饲管等,将服务前移,降低这类老人去医院就诊的几率。
推进诊疗体系重心下沉到基层、到社区乃至到家庭,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团队作为老年人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建立老年病医生的流动巡诊制度,改变现有的医生看病模式,增加医生多点行医的流动性。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建设若干老年医疗流动服务基地,整合专业资源配备,定期在地提供基本专科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特定的保健、诊疗需要。
如果老年医疗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这就是我,作为一位家庭照护者的“微心愿”。
•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图片:[在此处插入一张描述老年人就医难题的图片,例如一位老人在医院排队的场景,或是一张描绘老年友善医院环境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自易保微信测试平台,本文标题:《家庭照护为什么这么难⑦:从24小时照护者的视角,老年人看病难在哪? 》